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青年榜样|国家励志奖学金、知农爱农奖学金获得者陈博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发布时间:2023-03-15 来源: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陈博洋,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9级本科生,共青团员。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知农爱农奖学金、崇德先锋奖学金、曦之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人文与发展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校团委报告厅管理中心副主任、班级学习委员。现已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深造。

一、牢记初心,热心奉献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陈博洋同学始终坚持思想引领,品德先行,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让自己的青春之花在奉献与服务的汗水浇灌下茁壮成长。他热心服务集体,倾情做出奉献,上一学年,他担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校团委报告厅管理中心副主任、班级学习委员等职务,在学院主持统筹学生会全面工作,组织策划新年晚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五月的花海”等大型活动,开展体育、文艺、学业等各项日常活动,协调解决同学权益问题,在校团委协助下管理曾宪梓报告厅,为“一二·九”晚会、校团代会等大型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协调各社团和学生组织排练、场地借用,在班级积极组织读书会、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活动,获得师生一致好评,被评为了本年度的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北京市和学校疫情防控吃紧、校内防疫压力陡然增强的困难时期,他参与了中国农业大学战“疫”应急保障志愿项目、协助管理出入校志愿项目等志愿活动,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了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上一学年志愿服务时长达126小时。

二、知农爱农,始于课堂

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学生,陈博洋同学深知,只有学习好专业知识,扎实打好理论基础,才能有能力、有底气为乡村振兴事业服务,因此,在学习上,他始终刻苦努力,上一学年GPA3.96,大学前三年GPA3.91,均排名专业第一,目前已经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深造。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到科研项目和竞赛之中,上一学年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制度优势背景下北方地区农村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模式探究”,多次前往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实地调研,努力探索农村养老的破局之道。他还参与了专著《乡村何以振兴?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之“康旅石桥”》的编写,本书是李小云教授在云南昆明发起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的6本总结性书籍之一,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广泛查阅文献、亲赴昆明调研,撰写了本书的其中两章,并负责全书校对工作。此外,他还参加了“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为平谷区峪口镇发展乡村研学旅游、建设青少年实践基地设计路线,获得北京市银奖。在科研与竞赛之中,他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熟练掌握了农村发展领域专业知识,也更加坚定了为三农事业服务的初心。

三、强农兴农,扎根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陈博洋同学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自己的所思所学为乡村建设服务,大学期间,他曾多次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和我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足迹遍布近10省20余村。

过去一学年,他参加了腾讯为村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乡村CEO”项目,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参与到两位乡村CEO的日常学习和实地培训之中,并且赴江西吉安、云南昆明实地调研,协助两位CEO撰写项目企划书,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

暑假期间,他还参加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赴浙江岱山调研当地非遗文化,为当地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节”,并担任主持人,在“清华大学社会实践”视频号等平台现场直播,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宣传推介了当地的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活动获得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报道,实践支队获得“金奖支队”荣誉,他个人也因实践中的出色表现被推荐至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秘书处工作,参与到国家乡村振兴局举办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活动结对、联络等工作中去,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展现了新时代农大青年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乡村振兴事业已经走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但风越急,越考验毅力,浪越高,越呼唤担当,作为青年学子,唯有继续牢记农大人“解民生之多艰”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勇挑重担,方能显出青年本色,不负青春韶华。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