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杨喆,女,汉族,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3级本科生。
[推荐理由]
杨喆同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却不轻言放弃,面对着苦难,她立志用勤奋努力改变命运。她努力学习,考入发展实验班,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保持自己的成绩;发展兴趣,努力学习课外知识,挑战自我;服务社会,不断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将自己的周末课余奉献给缺乏教育资源的孩子们。
[事迹正文]
杨喆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131班的一名女学生,来自河南省焦作市,在2013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
在她出生15天之后,父亲因为身患白血病不幸离世,随后母亲离家,二十几年间杳无音信。她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虽然生活拮据,却没有自暴自弃。
在学习方面,她努力进行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大学期间,她遇到过学习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处理不当,但在每次挫折中都有所收获。在大学的学习期间,她的成绩还算优良,但是在对数学的学习方面遇到了拦路虎。由于数学的成绩不理想,她的总成绩在班级排名中并不靠前。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大一的成绩不理想而放弃自己,在之后的两年里奋起直追,最终取得了3.65的学分绩。在上学年中,她也结束了金融双学位的学习,在今年毕业时可以取得双学位。
大学期间,她连续担任了本班的生活委员的职位,这可能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但是她还是非常热爱这个职位。即使位微职卑,但是她还是很享受自己工作的过程。主要为大家举办了中秋的分享会,帮助同学买返乡车票等。
另外,她也积极地进行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她参加了美新路的大朋友项目,和一个和小朋友通信,以陪伴他们成长的志愿服务。在通信过程中,她也和小朋友有了深厚的友谊,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影响小朋友,让她健康成长。也参与了校外组织“天街社区”的为北京流动儿童免费辅导的项目,在大一的周末和暑假陪伴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帮助他们学习。另外,他也和同学一起合作参加了“毅恒挚友”的项目,完成了一门课程的教学录制,为偏远山区的孩子带去丰富的知识资源。除此之外,她也一直参与学校组织的为留学生补习汉语等志愿活动,不仅帮助了留学生汉语学习,也和支教小组的成员、留学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志愿服务中,她一步步肯定了自己的社会价值,看到自己不仅仅实在接受社会的馈赠,同样也在反馈社会;不仅在收获爱,也在回报爱。
她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是,希望继续学业——考研、读博士,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深入得研究。因为她个人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也从专业实践中看到了中国的农村、农民的现实状况,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多的深刻的认识。身处农业大学,一定要对农村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本专业的学习让她有了这样的机会,并且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调研在某些程度上可以为农民带来一些帮助。她希望未来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为农民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她也希望自己可以在这方面精通,把知识传递下去。她希望可以回到家乡,做一名教师,教授所学的专业知识。这样不仅仅是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壮大一下国内的“发展”领域,把这方面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并且,她也希望通过她们这一代“发展人”的努力,使得中国的发展援助、发展研究开始走向成熟、走向普及。所以近期她一直在进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希望可以取得好成绩,实现梦想。